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一项新研究显示,来自中国富裕家庭和有政治关系家庭的学生正通过两个层次的高等教育经历获得领先优势:他们更有可能被中国顶尖大学录取,也更有可能在美国顶尖大学攻读第二个学位。
根据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Studies in 中国A片)的一篇称,这种做法“结合了国内外的精英地位”,该论文包含对来自中国一所精英院校1417名毕业生的调查。
调查发现,43%的毕业生来自“领导干部和高管人员”家庭,27%来自“专业人士阶层”家庭,12%来自“城市工人阶级”家庭,7%来自“农业工人阶级”家庭——尽管蓝领和农村家庭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
这种趋势违背了政府采用单一全国大学入学考试的既定教育目标,这本应是一种社会均衡器。
研究者写道:“顶尖大学更有可能招收来自优势家庭背景的学生,尽管高考看似为精英选拔考试。”
在获得海外高校研究生录取的本科生中,这种差距变得更大。在这一群体中,“领导干部和高管人员”和“专业人士阶层”的子女比例分别跃升至54%和32%。与此同时,“城市工人阶级”和“农业工人阶级”家庭的子女分别下降到6%和略高于1%。
报告称,来自较高社会经济阶层家庭的学生“通过积极寻求海外学习机会来提升履历”,而“这种声望游戏甚至将没有足够经济资源的精英毕业生拒之门外”。
每年超过50万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其中至少90%为自费生。已经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攻读海外研究生学位的可能性是其他学生的两倍多。
该论文的作者告诉泰晤士高等教育,海外学历被认为更具有价值,“部分原因是精英大学希望与国际声望体系接轨,另一部分原因是政府致力推动教育‘世界领先’,激励精英大学吸引全球人才”。
诸如“千人计划”等激励措施为具有海外学历的人,尤其是“海归”提供丰厚的奖励。
这产生了“疏远弱势社会群体”和加深社会鸿沟等“意想不到的后果”。
作者写道:“中国最近对全球人才的追求实际上将工人阶级和农工家庭排除在外,而没有提供一个包容性和令人信服的精英理论基础。”
研究人员称他们的项目填补了现有高等教育研究的空白。虽然中国学生流动“引起了相当多的研究关注”,但鉴于该群体的消费能力,在分析这种流动如何影响实际上身在中国的学生时“存在明显差距”。
作者认为,任人唯贤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与政治稳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鉴于中国各地的教育资源分配高度不平等,不存在简单的解决方案”。
在一篇尚未发表的后续研究中,他们对一所中国名牌大学的36名本科生进行了深度采访,这些本科生均获得了国外名牌大学的无条件录取通知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许多学生来说,出国留学的一个目标是与其他富裕的中国学生建立联系。“我不打算与美国人交往。我的未来在中国。”一名22岁的理科学生表示,他要去常春藤盟校就读,因为“想成为拥有双精英学位的杰出群体的一员”。